第138章 假若给你一个机会,扬名立万!_大明:百岁修仙者,朱元璋亲爹
笔趣阁 > 大明:百岁修仙者,朱元璋亲爹 > 第138章 假若给你一个机会,扬名立万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38章 假若给你一个机会,扬名立万!

  看似两人说的云里雾里,实际蓝玉在试探朱元璋,会不会不让朱雄英去他们那儿过年呢。

  最近他们,越来越和朱雄英走得近。

  老爷子最忌讳结党营私,如此这般他们是慢慢试探,结果发现没事,说明是老爷子默许的。

  现在,

  蓝玉试探朱雄英去他们那儿过年,意思不可谓不明显了,结果老爷子还是没啥反应。

  这就表明,

  以后可以光明正大的,和皇长孙彻底走到一起。

  以前这种方法,他们是试探与朱标走得近,看老爷子什么反应,正是那一步步试探,老爷子都默许,才有了如今淮西武将团和朱标绑在一起的说法。

  现在,是在试探和朱雄英走到一起。

  结果老爷子默许,也就代表….以后他们也可以和朱雄英走到一起了!

  蓝玉出了皇宫,先去了一趟常府。

  “小叔,你咋来了?”

  常家三兄弟迎接了蓝玉。

  蓝玉眉宇中,喜中带愁。

  常茂不解的道:“小叔,你咋又喜又愁的?”

  蓝玉道:“想听喜事还是愁事?”

  常茂道:“当然是喜事儿了。”

  蓝玉点点头,道:“今年老爷子允许雄英,来咱们这儿过年。”

  “啊?!”

  常茂三兄弟大喜:“那感情好啊,我去告诉那小子一声,今年到我府上来过年!”

  蓝玉不悦的道:“放屁!去我府上,都过去!一家人团聚团聚!”

  常茂挠挠头:“也成。”

  蓝玉看着喜笑颜开的三人,冷不丁问道:“你们就不想听愁事是个啥?”

  常茂这才想起来,赶紧问道:“是啥?”

  蓝玉想了一会儿,蹙起眉宇道:“明年藩王会入京,燕王那边,咱们都防着点,太子经常说,老四那个人不简单,将北平打造的铁板一块,咱们可得防着点….”

  常茂点点头:“明白。”

  “成了!”蓝玉挥挥手:“你们得空去告诉雄英一声,年关到咱这来过,都来。”

  常茂点头:“好!”

  ……

  谨身殿。

  蓝玉走后,朱元璋便召见了铁铉。

  “说说,雄英那孩子打算怎么建设交趾?”

  铁铉赶紧道:“启奏陛下,殿下说要先看到交趾的财政、人口、土地等各种数据之后,才开始施展对策。”

  朱元璋点点头:“做的不错,应当如此。”

  “然后呢?”

  铁铉继续道:“殿下说要在今年上半年,先着力发展农业,还规定了,安抚当地百姓,不可将人员分三六九等。”

  “嗯。”

  朱元璋点点头。

  这个大孙,

  真是和咱爹,学到了一身本事了!

  想稳定当地政局,就需要妥善治理百姓,治理百姓,就要有包容天下的胸怀。

  “不错!”

  朱元璋点头:“还说了什么?”

  铁铉想了想,道:“听殿下的意思,是打算在交趾重点发展商业。”

  “什么?!”

  朱元璋猛地站起身:“不像话!发展什么商业,无根之萍.…额。”

  片刻之后,朱元璋苦笑着摇摇头,便也冷静了下来。

  自己既然说过将这地方交给他折腾,那就不要插手,随他吧。

  只要交趾在大明手里,最坏的结果,咱这个做爷爷的,给他收拾烂摊子就是了。

  做长辈的,不就是替儿孙擦屁股的么

  “噢,还说了啥?”

  铁铉想到了削藩,不过他没告诉朱元璋:“没了。”

  自从认定了皇孙殿下,铁铉就知道,有些话能说,什么话不能说了。

  得看对殿下,有没有利。

  不利他就不说。

  …………

  翌日。

  一大早,解缙给朱雄英送来了交趾的民生簿子。

  朱雄英留下解缙吃了早餐,相约晚上叫上铁铉,三人再碰一次头。

  等解缙走后,朱雄英拿着交趾的民生薄进了书房。

  冬日的阳光,透过窗户折射在朱雄英那张认真的侧脸上。

  朱雄英翻开薄子,认真的开始阅览。

  人口:四十万户,合计一百三十三万人。

  房屋:四十万间。

  可耕种土地:一百二十万公顷。

  医疗匮乏,几乎没有医工,学校贫瘠,每一万人可能才会享受一处教育资源。

  每年可产出稻麦粮食:一千万石。

  商业:几乎没有。

  这就是交趾布政司的基本情况,各方面都贫瘠到了极点。

  惟一能看的便是粮食产量,可这一千万石粮食,能交给大明的赋税按照石十来算,也不过一百万石。

  每年可以产出到大明的粮食不过一百万石,这其中还不包括有可能的大户兼并,士绅克扣。

  这种落后的国家,也幸好被大明给打下来了,能并入大明,是他们的福分!

  朱雄英将交趾布政司的情况做了大概的了解,接下来便是定下目标。

  明年上半年,对他至关重要。

  他需要看到交趾布政司战后重建,需要从那里剥夺源源不断的财富和粮食,进入大明境内。

  这对朱雄英是考验,对解缙更是更大的考验!

  朱雄英背着手起身,目光定定的望着窗边的地图。

  交趾左临占城,占城农产丰富,是农业大国,物资匮乏。

  南端则是暹罗、真腊,海上是苏门答刺、旧港、瓜哇、泞泥。

  朱雄英用手点在交趾布政司的地图上。

  “如果以这里为中心,打造一个以茶盐丝缎瓷互易的商贸中心,那么海上的财富,周围陆地的财富,都会源源不断进入这里,以换取大明的丝绸茶叶瓷器。”

  在大明东南沿海,常有许多沿海百姓冒着风险,海上走私,勾结倭寇。

  他们为的什么?

  为的就是走私之后,将国朝的茶盐瓷等高额的卖出去。

  然而这样有很大的风险,一旦被抓住,就要被砍头。

  如果将交趾布政司打造出一个朝廷政权赋予的官方交易城镇,那么一定会吸引大批量的江南商贾来此贸易!

  市场的适应能力是强大的,只要能宏观调控好,这个地方就是天然的聚宝盆。

  而如此一来,也就轻而易举的杜绝了东南海商和倭寇勾结。

  这不可谓不是一举二得的政策。

  自古一来,堵不如疏,想堵住东南海上和倭寇贸易,这是不成立的,乃至于到了嘉靖朝,国人为倭的景象彻底爆发。

  究其原因,不外乎就是钱财利益罢了!

  既然东南的海商们想驱利,那就在南部沿海打造一个合理化官面化的贸易港口,这样,谁也不可能再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走私。

  此时的朱雄英,背着手,仔细的盯着世界地图,仿若亘古而来的帝王,在权衡和制定游戏规则。

  天下的一举一动,似乎都掌握在他手里,弹指之间,可以决定一地方政权的更迭,战略的发展!

  这对朱雄英来说,担子很大,责任很大。

  朱雄英此一时有些共鸣,共鸣到皇宫中枢的朱元璋身上!

  当年,自家爷爷打下了大明江山,他一定也是如此。

  他一定也在全盘统筹的,去考虑过这个国家的发展方向,和政治律法策略!

  和解缙说了这事,朱雄英就开始暂时休息起来。

  毕竟刚才安排了那么多,他需要休息一下养养精神。

  今天天气不错,早间的时候便阳光充沛,到中午时分暖阳晒在身上,更显几分暖和。

  朱雄英惬意的躺在摇椅上,身上盖着鹿绒皮,舒适的午休一番。

  等再起来的时候,有太监说老爷子那边已经将黑锡送了过来。

  朱雄英让太监将黑锡称四两重碾碎,然后将黑锡加入到碾碎的白矾等物中,继续用高温解析。

  太监虽然不知道自家殿下要做什么,但听了令后,便自觉准备离去。

  朱雄英看着这位太监,这太监是朱长夜给他找来的,说是很适合出海统领商队。

  朱雄英看着,看着,不断的看着。

  随后,他冷不丁道:“如果给你一个出海的机会,你愿意尝试吗?”

  太监马三宝愣了愣,不解的道:“殿下,这是啥意思?”

  朱雄英道:“带着大明军兵出海,向所过的国家展现我大明的军事强硬,和各海外国家建立贸易往来,展我大明之国威,取海外作物回大明!”

  下西洋……

  带领大明军兵下西洋……

  这是一项无上光荣的事,虽然太监马三宝知道海上凶险,但他也知道,一旦这件事做成,他马三宝将会万世扬名,成为继往开来出海的第一人,成为勇敢无畏探索海外的第一人!

  自从云南来京之后,马三宝便阉割了,他没办法光宗耀祖了,他没脸回去面对唯一的爷爷了。

  他一直发誓要做一番事业,即便这一份事业,前途可能凶险万分,可能万劫不复,但他心底有一股子信念,他一辈子要做成一件事,无论多么艰辛,即便付出性命…

  可永远没法有捷径而走,后来,是前些天,一位老人家找到了他,让他给太孙殿下打下手,还说以后有可能扬名立万。

  马三宝没当真,但随着朱雄英的到来,随着入宫,随着更改身份改头换面…

  他突然感觉,或许那位老人家没有骗他。

  他真的,有机会扬名立万!

  此刻。

  马三宝匆匆收回思绪,趴在地上,给朱雄英叩头,激动的道:“纵万死,奴也愿意前往!”

  朱雄英点头:“成,我会想办法帮你促成此事的,下去吧。”

  “哦,对了。”

  朱雄英想了想:“你本就是以前的太监,若是还用以前的名讳,再次入宫,恐怕不容易,我得给你换个身份,有必要的时候,让你重新入宫。”

  马三宝忙不迭点头:“一切听殿下吩咐。”

  朱雄英问道:“想改什么名字?”

  马三宝摇头:“全凭太孙殿下做主。”

  朱雄英想了想,开口道:“好,那以后叫郑和好了。”

  “郑和谢爷恩惠!”

  朱雄英挥手:“下去吧。”

  玻璃的制造不容易,需要不断实验,索性老爷子送来的黑锡足够多,现在距老爷子过寿还要在年后,时间足够了。

  朱雄英起身去书房研究了一番交趾的战略规划,临傍晚时分,解缙和铁铉便携手齐来。

  这次铁铉见到朱雄英,神色变的肃穆恭敬了许多。

  不过朱雄英,也没发现铁铉微小的改变。

  “走,去正厅议事。”

  朱雄英拂袖,带头朝中厅走去。

  “大绅,交趾布政司的基本情况你看过了,我就不和你细说了。”

  “鼎石,这是交趾布政司的基本状况,你稍微过一眼。”

  鼎石是铁铉的字,朱元璋亲自给他起的。

  “好!”

  铁铉结果簿子,大致扫了一眼。

  朱雄英这才对解缙道:“年后你去交趾,有什么规划?”

  当初师尊教过自己,当你处于一个团队,一个政权的领导地位的时候,不要急于说自己的想法。

  让下属先说,你只负责补充完善。

  朱雄英深深谨记自家师尊的教诲。

  解缙这几天也想过,闻言,便忙不迭回道:“无规矩不成方圆,想重建交趾布政司,得先给他们划框架,窃以为第一要做的事便是颁布洪武大诰。”

  朱元璋立国之后,不论百姓认识不认识字,基本人手都有一本大诰。

  所谓大诰,就是朱元璋对百姓的具体要求,哪些事是犯法的,哪些事做了要被砍头的云云。

  朱雄英点点头:“嗯,继续说。”

  解缙说的第一条规划,朱雄英是满意的,和自己的想法也不谋而合。

  解缙继续道:“第二条便是树立朝廷一视同仁的威望,而后开始劝课农桑,鼓励百姓开始开荒耕地。”

  朱雄英摇头:“且不急着劝课农桑,先仔细的丈量好土地,统计好人口。”

  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一个大概,我需要你将土地均分给人口,划定一个新的社会秩序出来。”

  铁铉想了想,便狐疑的道:“可是如此一来,交趾那些原本大户富贾们,岂不是要不愿意了?如此不是更加激化矛盾吗?”

  解缙摇头,道:“我倒认为太孙殿下,说的很对!而今国朝的大富贾大士绅,他们也不是天生这么来的。”

  “而且民间是怨恨这么一群坐食阶级的,虽然此举可能会激化上层阶级不满,但交趾始终还是小农比较多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w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w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